《地质科技情报》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地质科技情报》现已更名为《地质科技通报》。
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材料科学、技术方法、地球信息科学
1.1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2.题目简明确切地反映文稿的特定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一般宜20个字左右。
3.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以英文半角符号书写,字体请用Times New Roman。
4.选用3~8个词或词组反映论文的中心内容,同时应翻译为相应的英文关键词。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的英译置于文末。
5.引言切忌与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注释;应与结语呼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结语中应有回答,但不能雷同。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2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3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4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5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6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7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本刊文章发表的年份
在2018年的被引次数
被本刊自己引用的次数
被引次数的累积百分比
累积被引百分比:是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是指在某一领域或学科中,某篇论文被后续的论文引用的次数占该领域或学科所有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的比例。
他刊引用次数:指在某一期刊中发表的论文被其他期刊的论文所引用的次数。该指标能够反映出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本刊引用次数:被称为自引率,是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该刊本身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他刊引用次数和本刊引用次数一同使用,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期刊的影响力和学术地位。
期刊被引半衰期:也叫“cited half-life”,是一个衡量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值越低,说明该期刊的文章越新,反之则说明该期刊的文章比较老旧。
期刊引用半衰期:指某一期刊平均引用多久以前的论文。计算方法是从当年往前累计,当引用的论文篇数达到全部的50%时,该篇论文的出版年到当年的间隔年数即为此期刊的引用半衰期。
影响因子:指该期刊近两年文献的平均被引用率,即该期刊前两年论文在评价当年每篇论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影响因子分为复合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子,两者都和SCI期刊的影响因子统计方法相同。
被引次数:指某篇论文在其他论文中被引用的次数,这是衡量该篇论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明确的是,被引次数并不完全等同于论文的质量或价值。高被引论文虽然通常代表着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但也与研究主题的重要性、论文的创新性、论文的研究方法等内在因素,以及论文的可获得性、期刊的声誉等多种外在因素有关。
发文量:又称载文量,是指一本期刊在一定时间内发表的文章数量。期刊的发文量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如果一本期刊发文量太小,可能会让人觉得这本期刊受众较小众,或者为了提高影响因子而刻意降低发文量。然而,如果发文量过大,也需要警惕,因为这可能影响到论文的质量。
平均引文率:又称篇均引文量,是指某本期刊中带有引文的论文数量与该期刊发表论文总数的比例。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该期刊引用文献的综合能力和引文的覆盖面。
一级发文领域名称 | 发文量 | 被引量 |
天文地球 | 3352 | 2830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484 | 5192 |
建筑科学 | 161 | 871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45 | 1689 |
生物学 | 91 | 510 |
交通运输工程 | 47 | 309 |
文化科学 | 47 | 44 |
经济管理 | 37 | 82 |
水利工程 | 30 | 204 |
理学 | 26 | 125 |
二级发文领域名称 | 发文量 | 被引量 |
天文地球 / 地质学 | 3044 | 26444 |
天文地球 / 矿床学 | 892 | 8406 |
天文地球 / 地质矿产勘探 | 737 | 6147 |
天文地球 / 岩石学 | 450 | 4169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勘探 | 363 | 4211 |
天文地球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255 | 2086 |
天文地球 / 构造地质学 | 249 | 2557 |
天文地球 / 工程地质学 | 203 | 2247 |
天文地球 / 地球化学 | 144 | 1385 |
建筑科学 / 土工工程 | 132 | 648 |
作者:李俞锋; 蒲仁海; 屈红军; 张功成; 袁超; 李斌
作者:王振; 张元福; 张娜; 高勇; 焦朝维; 白一鸣; 张博文; 魏康强
作者:李朋; 何仁亮; 宗维; 周峰; 吴龙; 杜小锋; 孟峥; 祝安安
作者:何君毅; 蔡忠贤; 张恒; 曹自成; 沙旭光
作者:张帆; 孙卫; 屈涛; 张杰; 王斌; 马淼
作者:国景星; 巩逸文
作者:戴贤铎; 杜远生; 马千里; 郭华
作者:廖晓; 王震亮; 余朱宇; 于常青
地质科技情报审稿周期还是相对合理的,整个流程比较规范。一审两个多月,大修,审稿人给的意见很好很专业,也很细致,45天修回,两周后接收。开心高兴!杂志的效率还是非常不错的,值得推荐
这是本人第一篇核心杂志,真的很高兴。总体感觉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编辑的服务态度很不错,审稿速度挺快的,给个赞。审稿专家也很认真、会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给予参考。是一个很值得推荐给大家的杂志。
投稿一段时间后显示收稿初审,以为被拒。但在即将超过3个月之时,收到修改邮件。后续有关修改的事情,都通过邮件处理。修改幅度不大。现已见刊。
地质科技情报投稿格式没有,直接被拒,可能是创新不足。意见如下:我编辑部综合考虑专家的建议、本刊的近期选题重点,以及已有的稿件储备情况,本刊决定不予录用该文,做退稿处理。
这个杂志很不错,一直在订阅,发货也很及时,为孩子学习帮助。比在邮局订阅还便宜,学术之家客服服务也不错,邮寄包装很好。
学术之家的发货速度还挺快,包装也很好,没有味道,里面的内容也很不错,跟实体店里的一模一样,杂志是最新的,价格要便宜很多,确实不错,下次还会继续光顾学术之家。
第一次投稿地质科技情报,整个过程持续了3个月,外审专家的意见很详细,审核后提出了几点修改意见,编辑部也很认真,中间校对了两次,总体而言,是一家审稿非常规范的杂志。
简单说一下感受,前后从投稿到录用基本两个多月时间。编辑态度挺好,退修意见也挺多,主要是集中在摘要部分,审稿也挺细心,一些没怎么注意的细节都被指出。整体投稿还算顺利,按照退修的意见逐条修改并做了修改说明后,直接终审录用啦。
这个商品不错,非常好的书,很喜欢,经典的杂志,常常给人以启发。一直是杂志的忠实读者,价格也便宜,性价比高,值得珍藏,期待学术之家越办越好。下次有活动我会继续订购的。
重复的读这本书,每次都能有新的认识,这应该就是经典的力量吧。多吸收经验,书中很多的知识都很有参考价值。只要是认真阅读,看的人都会有体会的。多看几遍,多多思考,多多揣摩。
很喜欢很喜欢,书中的内容都是很有用的知识呢。而且也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呢,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很好。买来充实单位书库,大家一起分享看。
第一次订阅,包装很好,值得一看!已经收到杂志,杂志发货很及时,收到的时候包装的很好,内容的覆盖面挺广的,可以了解到很多东西。阅读还是习惯纸质的,电子版对眼睛伤害太大。
杂志全新封塑正版书,封面设计精致,字迹清晰。很雅致,拿在手里很舒服,看起来更是赏心悦目。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印刷、独特的开本赢得了不少朋友的喜爱。
整个过程历时2个半月,不得不说审稿人很负责,意见很是中肯,有价值。想说的是只要认真按照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接收的几率还是很大的,希望杂志越办越好.
不得不深深的赞一句,编辑部的老师和审稿专家,编辑部老师对文章的初审速度出奇的快,当天早上投稿,中午就通过初审,此时便开始外审生涯,1个月内审稿结束。效率杠杠的。
个人比较喜欢这个杂志的原因就是一些文章还是挺有新意的,投稿大概两个月给了结果,速度还可以,给我的评审意见还不错,没提什么大要求,不知道是不是我的想法比较新的缘故,地质科技情报杂志还是值得推荐~
总体来说地质科技情报志还是很不错的,我7月投了一篇,8月中旬给审稿意见,修改后终审,9月的时候终审返回,打电话问后说录用。感觉审稿人都比较认真负责,打电话问编辑时态度也不错,关键是审稿人水平都可以,能把你文章中的闪光点抓住,肯定你的科研成果,但同时也会犀利地指出你的不足,有些意见还真是棘手,不太好改的,总之建议投该刊,不论是学习还是想分享科研成果,都是值得一试的。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还行吧,看了几篇该杂志的文章,写的挺不错的。投了之后过两天就已经在审稿状态了。编辑态度也非常好,办事效率高!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录用了。
目前已经被接收了,中间经过几次退修,除了第一次的是按照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之外,其它的都是按照编辑的要求进行修改,内容、格式、图表都有,感觉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的编辑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连作者的研究思路他都能给你提意见修改,感觉有的时候认真过了头。对于比较对口且创新性较强的稿子,中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的审稿还是挺快的。我的研究内容较为少见,审稿时间长了一些。
专家审了将近两个月,给了拒稿意见,还是比较专业的。对本人论文的后需修改都提出了宝贵意见,继续努力加强自身的论文写作能力,个人感觉一篇文章做和写各占50分。————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只要是论文都能发表的,关键靠不断的改进。
地质科技情报的审稿周期基本是差不多3个月,而且比较严格。毕竟是业界很不错的杂志,专家给的意见也挺中肯,注重理论和现实结合,如果既有理论又有试验验证基本上不会提什么大的问题,简单解释一下就可以。
很好很特别的一本书,循循善诱,简单易读!实用干货 。非常适用,解决了我诸多的迷惑,值得重复阅读,花长时间研究和实践的一本好作品。非常的棒,一书一世界。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是很实用的一本学术性杂志期刊的经典著作,对了解心理学很有帮助,经典不容质疑,等某天正式开读。一直在学术之家买杂志,特别方便,推荐
第一次在学术之家买书,觉得非常好,这本地质科技情报我以前常看,所以把今年的都买回来了,书的质量也很好呢,印刷很正,包装得也很好!很用心,谢谢学术之家!发货快,好评!非常棒,我会继续支持学术之家的。
地质科技情报特别棒,无论从排版还是内容,物流也很快,物流小哥也很贴心,之前没有听到他的电话,他放在云柜了,之后又打电话提醒了,特别好!!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包装比以前有进步都有塑封,作者都是非常喜欢的,内容还没看,打折时候先屯点货,今天拿出来看了下,非常好,语言通俗,阐明理论,值得学习。纸质优质,字体清晰,值得推荐。
感觉很正规,审稿整整3个月,审稿很仔细,很认真,专业,提的问题挺好的。不过审稿和编辑很慢,2017年3月投稿,2017.4月返修,5月底校稿,6月份录用。
审稿4个月后有回复,修改稿提交后两个月内可以网上检索到。审稿人意见还比较中肯,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错误,逐个回复了问题之后很快录用。编辑态度也挺好的。
我投了一篇关于矿产地质的文章,差不多2个月内就返回了两个专家的返修意见,意见很中肯,按照要求修改了之后上传修改稿一周后就接受了。总体感觉编辑和外审专家都很负责。推荐大家投稿
回答审稿人问题后录用,三个审稿人,格式要求很严格,耐心帮助修改文章(文章问题也不是很大)。编辑非常负责,校稿也很严,online很快,对编辑们的效率赞一个,谢谢他们,以后再投。
2016年10月13日投稿,编辑初审退修,有一些细节没有注意,10月22日外审,11月23日退修,并发录用函。审稿的速度那是非常快的,接收函也发的比较快,但是刊出就很久了。
今年2月中旬投稿,5月初录用,修改了一次格式和内容。编辑态度很棒,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论文格式要求蛮严格的,会明确到每一个标点和错别字。审稿专家的意见也非常有见解性,真的是一个不错的杂志。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审稿速度很快,2个月的时候给了审稿意见,一共两个审稿人,小修。修完后上传,一位审稿人推荐接受,另一位依然小修。再修上传,最后接受,那位审稿人还不忘提出了一个排版的问题。觉得审稿人那是相当认真。非常不错的北大核心期刊。
12月份投稿,一个月就返回了审稿意见,要求10天以内上传修改稿件,可是1.8日上传至今已经两个多月了,还是没有进一步消息通知,也不知道是啥情况。
地质科技情报一改以往的审稿慢,录用慢等问题,对稿件的处理速度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几乎都是在三个月之内给出结果,编辑很仔细,在校稿中,对于文章中的标点及文献修改非常认真。这样做,会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文章来投。
初审两个月后即送外审,一个月后就已经审回,小修后即录用,整个过程仅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而且编辑面对询问时的邮件回复也比较及时,感觉还是比较不错;大家可以来试一下!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还是挺负责任,审稿速度快,我的那篇文章两个外审,其中一位专家半个月返回结果,提出三点意见,其中有一点比较麻烦,说我这篇文章只与一种简单方法比较,没有办法说明创新性,让修改后再审。另一位专家20天返回,无修改意见。然后我按照第一位专家意见修改完之后提交复审,半个月就返回结果了,接着主编终审录用,整个过程刚好两个月。个人感觉地质科技情报杂志是一个很负责任的杂志,编辑们态度都非常好。
2014年6月9日投稿,一周左右编辑部初审通过,送外审。8月中旬外审回来,4个外审专家,3个意见为修改后接受发表,1个为修改后重审。评审专家返修意见很详细,编辑很负责,对文章进行了细致的标注,并附上了文章编号。9月5日上传返修稿,一直处于“已修回”状态。10月10日邮件通知录用,并有录用函。2015年06期刊出。期刊效率挺高的。
8月4日投稿,8月27日外审回来要求修改,提了4个问题,其中两个是关于文章内容方面的,两个是文字修改方面的。感觉问题不是很难回答,希望还挺大的。9月4日发回修改稿,之后一直等待。10月14日出结果了,悲剧啊,据了,意见很尖锐,主要是机理解释不清
我只能说编辑的速度真不是盖的,经常上午修回,下午就回复了。就是外审慢些,但相对来说还是快。大概接收后五-七个月见刊。但现在要求图文摘要,比较费事点,其它都蛮好的
编辑和外审的老师都很认真负责,修改很细致。但是就是发表很慢,录用到发表大概要一年多。
去年8月投的,10月修改过一次,之后.......这都快一年的,发邮件没回打电话不接,石沉大海
没说收审稿费,2013.11.13投稿,2014.1.8返回修改,1.12直接录用,计划2014年第4期刊出,研究方向: 地球科学 地质学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质科技情报》编辑部,邮编:430074。